一、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概况
(一)领导重视,层层落实,探索就创业工作新思路
1、进行校级顶层设计规划
学校始终把毕业生就创业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我校“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近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创业工作思路,形成了全校上下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体制上,实施“校院两级、以院为主”的就创业工作体制,将就创业工作重心下移,发挥二级学院就创业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机制上,运行“领导负责、目标管理、权责统一、绩效考核”为基本内容的工作新机制,增强二级学院就业工作的活力。在措施上,搭建两个平台:为二级学院就创业工作搭建平台,提供人力、财力、物力、制度保障;为毕业生就创业搭建平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拓展就业渠道,建设校园人才市场大力推动校政企全面合作,不断开创“校地互动,合作育人”的良好局面,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的工作目标。
2、实施二级学院目标责任制
我校建立了以“领导负责、目标管理、权责统一、绩效考核”为基本内容的工作新机制。出台了《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考评方案》,就业工作纳入二级学院年度目标考核,其考核结果直接和学院年终津贴分配挂钩;每年评选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并进行奖励。
(二)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素质,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1、开展职业教育,努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构建了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课教学为主体、以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为补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没有到校,我们采取了网上教学模式,集体制作教学课件,完成了全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课程的安排、落实、检查等工作。本年度共有379个班次14348人次学生接受了就业创业课程的教学,安排了38名教师,共计152课时的教学任务。
举办生涯教育活动。2020年利用学校、政府、企业、专家、校友等各方力量,组织开展了各种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活动。举办首届职业生涯教育主题月活动,组织各类生涯教育、就业创业线上讲座56场;组织5987名学生观看“大学生职场视频”;举办第15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选送3人参加省赛,1人获本科组二等奖,2人获本科组三等奖;组织2021届毕业生参加省第10届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竞赛,参赛率98.86%,平均分91.52,合格率94.19%;组织106名学生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学生受益匪浅。
开展职业咨询服务。针对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过程中所需的职业知识及能力要求,就业指导中心编印了就业知识宣传册、设计了KT板,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手续流程等给予多方位的集中宣传指导。通过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实施面对面的团体咨询服务;通过开设“就业创业咨询工作室”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咨询服务;对党员骨干、家庭经济困难、有就业困难、少数民族、自主创业以及武汉籍学生等重点人群建立个人动态档案库。为特殊群体提供“开展一次全面排查、进行一次深入谈话、提供一次就业信息、实施一次组织推荐”等服务。
2、加强就业管理,努力实现就业指导科学化
加强就业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全年共举办2期就业指导教师业务培训,1期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就业工作培训;选派25人次参加省市5项就业创业工作培训;组织1次就业创业专职人员研讨活动;举办1场“就业创业工作培训分享”交流会。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与活动,教师就业创业指导逐步实现科学化、专业化、精准化。
开展毕业生就业调查。建立比较完备的毕业生就业调查体系,开展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毕业半年后的就业调查”等,并形成调查报告,充分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重点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汇总反映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有关指标,对毕业生就业特点进行总体分析,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状态,充分发挥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作用,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二、促进毕业生就创业工作的措施
1、建立就业意向库,做好精准化服务
就业指导中心建立毕业生就业意向信息库,根据学生意向进行分门别类梳理研判,做到指导与服务有针对性;就业指导中心指导各学院梳理毕业生特点,并提供分类指导和帮助,建立毕业生发展方向库,开展就业精准帮扶。比如为出国升学的毕业生举办培训讲座;为报考选调生的相关学生在各个环节进行精准辅导;对因经济困难而影响求职的毕业生进行经济援助;为想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和培训等。
2、建全建好用人单位库,构建高质量就业平台
我校结合地方型人才培养定位,充分和地方政府交流互动,力求精确、高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在分管校领导的带领下走访常熟市经信委等部门,收集地方企业信息,服务学生培养、就业。目前,就业指导中心初步建立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库,收集到苏州地区上市公司100多家,常熟非上市公司2000多家,其中500人以上规模的近400家。项目包括了公司名称、主营业务、企业人事负责人(联系人)及电话、营业收入、员工人数等信息。供学院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人才培养等环节使用。
3、做大做优校园招聘专场,推出专场专业平台
我校积极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保证校园大、中、小型招聘会的常态化、规范化。我校连续举办2020年“百校联动”春、冬季大型校园招聘会。疫情防控期间,上半年共举办网络招聘会15场,其中校级层面综合型招聘会1场,常熟高新区专场网络招聘会1场,常熟人才市场校园引才专场面试会1场,二级学院网络招聘会12场,共计参会企业900多个,可投递职位40000多个。下半年举办冬季大型校园招聘会1场,智能制造专场1场,常熟区域专场1场,以及二级学院招聘会12场。同时举办得力集团、雨润控股集团、中天钢铁集团等优质企业宣讲会50余场。
4、举办“二级学院领导企业行”活动
协调组织各二级学院领导深入企事业单位,了解当前形势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和用人标准,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进一步向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2020年共开展二级学院领导企业行30余次。
5、开展创业培训,组织创业分享
开展创业培训,组织三期创业实训培训班,学员151人。开展“大咖来了”创业经验分享交流2期,邀请优秀校友及社会创业成功人士开展个人创业经历分享活动,共计参会200人次。带队观摩省、市级创业大赛,第五届中国•常熟昆承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会,组织2020创昆承创新创业峰会,组织创业工作坊交流2场,组织创业师资培训等活动,提高创业指导能力。
6、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注重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搭建实践教育平台。成立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构建了面向全体师生开放的“1+7+16”的创新创业校内实践教育平台(1个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7个专业创新创业实验室2196平方米+16个其他平台3100平方米:如成果展示平台、创业教育培训平台、路演大厅等),校内总面积达到7103平方米。 组织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征集,经过选拔15个项目获省级立项,19个项目获校级立项。
7、坚持特殊学生特别服务,实现毕业生帮扶精准化
我校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制定了“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计划”,对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就业心理存在障碍的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的跟踪服务,如党员教师与困难毕业生结对子、建立“特殊毕业生就业档案”、发放求职补贴等。2020年,我校帮扶900余名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发放求职补贴32万余元。
8、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我校着力推进“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和行业学院建设,深化校企协同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2019年7月学校正式发布《常熟理工学院“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深化产教融合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通过“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即学生教育实习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教师产学研合作基地、教师研修基地、学生校外导师来源基地和学生就业基地,以下简称)建设,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师资队伍,不断提升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截止到目前,学校已挂牌“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9家,覆盖理工类专业和教师教育类专业,每年接纳学生实习150人次以上,接受学生就业近100人。
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行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明确“行业学院2.0 ”建设的目标内涵、完善了运行体制机制和建设标准。强化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的合作,鼓励跨学科、跨专业实现教学资源整合,打造学科交叉专业,打造产教融合品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