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熟理工学院信息公开网!
教学管理

2019年就业指导中心就创业政策及指导服务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07日

一 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概况

(一) 领导重视,层层落实,探索就创业工作新思路

1. 进行校级顶层设计规划

我校党委始终把毕业生就创业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我校“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近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创业工作思路,形成了全校上下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体制上,实施“校院两级、以院为主”的就创业工作体制,将就创业工作重心下移,发挥二级学院就创业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机制上,运行“领导负责、目标管理、权责统一、绩效考核”为基本内容的工作新机制,增强二级学院就业工作的活力。在措施上,搭建两个平台:为二级学院就创业工作搭建平台,提供人力、财力、物力、制度保障;为毕业生就创业搭建平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拓展就业渠道,建设校园人才市场大力推动校政企全面合作,不断开创“校地互动,合作育人”的良好局面,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的工作目标。

2. 实施二级学院目标责任制

我校建立了以“领导负责、目标管理、权责统一、绩效考核”为基本内容的工作新机制。出台了《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考评方案》,就业工作纳入二级学院年度目标考核,其考核结果直接和学院年终津贴分配挂钩;每年评选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并进行奖励。

(二) 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素质,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1. 开展职业教育,努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构建了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课教学为主体、以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为补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2019年重新修订了课程大纲,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部分,使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加全面和系统。完成了全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课程的安排、落实、检查等工作。本年度共有395个班次16752人次接受了就业创业课程的教育,安排了58名教师,共计1410课时的教学任务。

举办职业教育活动。2019年利用学校、政府、企业、专家、校友等各方力量,组织开展了各种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开设20期“职业大讲堂”系列讲座;组织7958名学生观看“大学生职场视频”;举办“江苏省2019年‘百师百校行’就业创业指导公益巡讲”活动,近800名学生聆听了泰州学院封兰老师的“提升职业素质,成就美好未来”的主题演讲;举办第十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选送3人参加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1人荣获本科组总冠军,1人三等奖,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奖”;组织2020届毕业生参加省第九届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竞赛,并进入省决赛;组织96名学生利用双休举办为期8个半天的“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学生受益匪浅。

开展职业咨询服务。针对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过程中所需的职业知识及能力要求,就业指导中心编印了就业知识宣传册、设计了KT板,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手续流程等给予多方位的集中宣传指导。通过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实施面对面的团体咨询服务;通过增设“就业创业咨询工作室”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咨询服务;对党员骨干、家庭经济困难、有就业障碍、少数民族以及自主创业的重点人群建立个人动态档案库。为特殊群体提供“开展一次全面排查、进行一次深入谈话、提供一次就业信息、实施一次组织推荐”等服务。

2. 加强就业管理,努力实现就业指导科学化

加强就业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就业教育为职业发展服务,科学的就业指导离不开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年共举办3期就业指导教师业务培训,1期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就业工作培训;选派14人次参加省市6项就业创业工作培训; 举办2场“就业创业工作培训分享”交流会;开设2次就业指导课的公开课并组织研讨;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微课比赛),选送3名老师的微课作品参加省赛获三等奖,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奖”。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与活动,教师就业创业指导逐步实现科学化、专业化、精准化。

开展毕业生就业调查。建立比较完备的毕业生就业调查体系,开展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毕业半年后的就业调查”等,并形成调查报告,充分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重点对201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汇总反映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有关指标,对毕业生就业特点进行总体分析,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我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状态,充分发挥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作用,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二 促进毕业生就创业工作的措施

1. 建立就业意向库,做好精准化服务

就业指导中心建立毕业生就业意向信息库,根据学生意向进行分门别类梳理研判,做到指导与服务有针对性;就业指导中心指导各学院梳理毕业生特点,并提供分类指导和帮助,建立毕业生发展方向库,开展就业精准帮扶。比如为出国升学的毕业生举办培训讲座;为报考选调生的相关学生在各个环节进行精准辅导;对因经济困难而影响求职的毕业生进行经济援助;为想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和培训等。

2. 建全建好用人单位库,构建高质量就业平台

我校结合地方型人才培养定位,充分和地方政府交流互动,力求精确、高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在分管校领导的带领下走访常熟市经信委等部门,收集地方企业信息,服务学生培养、就业。目前,就业指导中心初步建立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库,收集到苏州地区上市公司85家,常熟非上市公司1708家,其中500人以上规模的312家。项目包括了公司名称、主营业务、企业人事负责人(联系人)及电话、营业收入、员工人数等信息。供学院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人才培养等环节使用。

3. 做大做优校园招聘专场,推出专场专业平台

我校积极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保证校园大、中、小型招聘会的常态化、规范化。今年我校连续举办2019年“百校联动”春、冬季大型校园招聘会、2019年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校园专场招聘会、2019年常熟高新区高质量企业专场招聘会、昆山专场招聘会、江阴专场招聘会等高质量区域专场招聘会,同时举办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宣讲会60余场。

4. 举办“二级学院领导企业行”活动

协调组织各二级学院领导深入企事业单位,了解当前形势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和用人标准,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进一步向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2019年共走访行业龙头企业或知名企业共149家,学院领导有427人参与,走访毕业生782人,开发潜在岗位3280多个。

5. 开展创业培训,组织创业分享

开展创业培训,组织四期创业实训培训班,学员162人。开展“大咖来了”创业经验分享交流8期,邀请优秀校友及社会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开展个人创业经历分享、圆桌论坛、现场问答等活动,共计参会800人次。带队观摩省、市级创业大赛,第四届中国•常熟昆承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会,2019云栖大会、智能+”科技服务创新发展论坛,组织2019创昆承创新创业峰会,共计参会4824人次。组织创业师资培训,提高创业指导能力,组织创业工作坊交流2场。

6. 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注重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搭建实践教育平台。成立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构建了面向全体师生开放的“1+7+16”创新创业校内实践教育平台(1个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7个专业创新创业实验室2196平方米+16个其他平台3100平方米:如成果展示平台、创业教育培训平台、路演大厅等),校内总面积达到7103平方米。 2019年培育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2个,校级项目349个。

7. 坚持特殊学生特别服务,实现毕业生帮扶精准化

我校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制定了“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计划”,对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就业心理存在障碍的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的跟踪服务,如党员教师与困难毕业生结对子、建立“特殊毕业生就业档案”、发放求职补贴等。2019年,我校帮扶500余名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发放求职补贴25万余元。

8.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着力推进“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和行业学院建设,深化校企协同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2019年7月学校正式发布《常熟理工学院“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深化产教融合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通过“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即学生教育实习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教师产学研合作基地、教师研修基地、学生校外导师来源基地和学生就业基地,以下简称)建设,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师资队伍,不断提升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学校已挂牌“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7家,每年接纳学生实习150人次以上,接受学生就业近100人。

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行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明确“行业学院2.0”建设的目标内涵、完善了运行体制机和建设标准。强化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的合作,鼓励跨学科、跨专业实现教学资源整合,打造学科交叉专业,打造产教融合品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