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熟理工学院信息公开网!
基本信息

常熟理工学院2022年党政工作要点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4日

2022年学校党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为主线,着力补短板、提质量、强特色,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奋力推动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1.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论述,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专题研究、出台具体落实举措。落实落细《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省属高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各项重点任务,实施二级党组织书记政治能力提升计划,着力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组织动员力,不断提高各级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抓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日活动等制度落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做好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2.持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和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创建党委中心组示范点为目标,深入推进中心组学习巡学旁听工作。抓好教职工政治学习和学生形势政策教育。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四史教育、红色传统教育,凝聚团结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制定实施学校八五普法工作规划,开展相关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品质,完成言子书店校园公共文化服务空间项目,适时构建新的校园精神文化和标识文化体系,制作新的学校宣传片。

3.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牢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突出责任传导,加强定期研判,健全制度机制,推动工作落细落实。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纳入党委巡察、纪检监督监察和校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重要内容。深入贯彻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不断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实施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专项计划,推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加强网络教育名师培育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苏州地方文化深度融合,开好《王淦昌》特色思政课,充分利用红色教育馆、许璞精神教育馆等教育平台,将四史教育走深走实。

4.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对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推进教育部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新时代江苏高校三级党组织强基创优建设计划,进一步推进学校五位一体党建工作工程。创新基层党建督导机制,建立季度自查+半年督查+随机抽查督导机制,实现督导调研全覆盖,准确掌握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总体情况。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质量提升计划,积极推进部、省和学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点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干部任用、奖励惩处等工作中,进一步压实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党建工作责任。扎实推进教师党员先锋工程、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圆满完成年度发展党员任务。抓牢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按照要求配齐配强专职组织员,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5.努力锻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推进干部梯队建设,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积极推荐干部参加上级调训、校外挂职锻炼,统筹实施校内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强化干事创业氛围。

6.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稳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贯通协同、形成合力。召开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大会,科学谋划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任务,制定落实两个责任清单,签订全面从严治党目标责任书,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做好接受省委巡视各项工作,系统谋划校内巡察工作,制定实施2022年巡察工作方案,适时开展专项巡察工作,充分发挥巡察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重要作用。着力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校纪委委员联系二级党委制度,探索构建纪委委员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完善二级党委纪检工作办法,进一步规范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7.不断增强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实效。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将统战工作纳入校院两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责任和考核内容。扎实推进省高校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的创建工作。开好五届一次教代会和第五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维护好教职工合法权益。结合庆祝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突出青年团员思想引领。丰富离退休教职工文化生活,推进新时代关工委建设。

二、以顶层设计为抓手,统筹落实学校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8.深入推进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按照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制订详细实施方案,以行动计划和项目化工程为抓手,推进规划落实,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9.全力冲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申报工作。制定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申报(含硕士学位授权点)工作方案,做好申报工作任务分解,建立任务清单,开展2023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新增硕士点预申报工作。

10.积极谋划学校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对照《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标准》相关指标,制订学校实施举措,力争入围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试点,为十四五期间冲刺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奠定基础。

三、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1.持续深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聚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持续深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积极申报教育部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以及第三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

12.持续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做好现有一流课程建设工作,组织遴选申报2022年省级及国家一流课程。加强产教融合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和建设,逐步丰富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和真实项目案例库,开展省级产教融合型课程培育。主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需要,丰富教学内容载体和表现形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新形态教材建设,开展省级重点教材培育工作。

13.持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省级、校级一流专业建设体系,统筹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推进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工作。结合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创新校企共建专业发展模式,做好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申报工作。持续推进工程、师范(三级)、商科专业认证工作。统筹推进2025年省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

14.持续深化实践教学内涵建设。进一步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为国家级、省级平台申报奠定基础,力争取得突破。持续提升教学实践环节内涵与质量,进一步完善由专业实验、企业实习、工程实训、短学期实践、毕业设计、学生课外科创训练及素质拓展项目等各环节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占比,进一步强化实践内容的工程和社会实践背景。

15.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双创+”融合中心内涵建设,做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申报工作。打造创新创业金种子训练营,进一步做好项目的遴选培育,进一步助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取得更好成绩。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

16.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在地国际化教育,引进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向学生提供高质多元的国际化课程,助力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巩固中外合作办学成果,提高项目学生出国率和读研率。拓展与国(境)外知名高校的合作,打造高水平国际科研联合平台。构建留学生教育新模式,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2+2双学位项目,提升学历留学生培养质量。完善1+N中美联合管理机制,打造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中美省州大学合作交流多元立体平台,成立中美人工智能工程研究中心。组织召开2022年中美省州大学校长论坛。

17.扎实推进新一轮审核评估试点整改工作。根据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报告和专家反馈意见,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改进计划。认真解读新一轮审核评估中关于质量文化的内涵,继续推进学校质量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新特色、新亮点。完成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新一轮修订,进一步落实三级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18.不断提升生源和就业质量。加强招生宣传力度,完善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招生宣传工作体系。认真研究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相关精神,靶向制定高考综合改革对接方案。建立就业支持与协同工作机制,落实学院主体责任,凝聚合力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深入拓展立体化就业市场,加强校政企合作,加强就创业基地建设和整合。完善校园招聘,建设优质用人单位数据库,加强与优质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稳步提升就创业服务精细化水平,深化一站式云服务相结合的就业管理服务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帮扶。进一步完善资助管理规范,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重点抓好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残疾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

19.稳步提升继续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办学结构。积极稳妥拓展成教校外教学点和自考助学点,争取获批3-4个校外点。修订完善学校社会培训基地认定及管理办法,规范开展社会培训基地认定工作,努力拓宽社会培训市场,打造社会服务品牌。发挥好省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职能,拓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四、以人才强校战略为核心,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20.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职业发展全过程,把学习师德规范作为新教师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落实师德师风考核、监督、巡查和反馈机制,严格落实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形成师德师风建设整体合力。

21.持续提升教师职业发展能力。依托名师论坛、学术沙龙和教师工作坊三大平台,有计划地推进教师职业能力分层分类培训。重点实施新进教师培训青年教师智慧教学能力强化培训,同时将外聘兼职教师培训纳入培训体系。根据骨干教师发展计划、卓越教师培育计划培养对象任务书,加强跟踪服务和过程化管理。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交流,进一步强化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推进一院一品教师发展品牌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围绕教师教学发展指数“6+1”指标要求,精准对标,明确分工,落实重点任务,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相关成果培育,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名有较大幅度提升。

22.持续提升人才工作质量。坚持分类引进、量质并举,补齐人力资源短板,打破人才工作瓶颈。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80名左右,其中,领军人才2-3名,学科(方向)带头人5-7人左右,中青年学术骨干30名左右,青年博士60人左右。力争引进高水平学科团队1-2个。全年计划新增事业编制专职辅导员26人,新增专职心理健康教师2人。完善校内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制度,确保在省产业教授、青蓝工程“333工程双创博士等人才工程项目申报与资助方面取得新进展,力争国家级人才项目取得突破。构建人才工作交流会商机制,促进师资队伍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五、以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全面提升科研创新服务能力

23.扎实推进校地合作项目建设,持续深化校地融合。积极谋划新一轮省市共建新内容、新举措、新机制,以沪苏同城发展为契机,深入推动学校与苏州名城名校建设。扎实推进常熟市·常熟理工学院校地融合项目建设,聚焦声学”“新能源汽车”“服装与电商三大产业领域,结合地方特色产业,推动校地双方在科技服务、人才培养、共建平台、成果转化等进行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的融合。创新校地合作运行机制,加强负责人例会+全市域简报”“校地合作联系专班等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合作效率。积极推进协同共建常熟大学科技园工作,实现校园深度融合。

24.扎实开展科研平台质量提升工程,积极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推进实施常熟理工学院科研平台培育工程,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力争获批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2个。校地联动打造产教融合工程中心、长三角工业数字化赋能中心、常熟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行业特色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赋能人才赋能。加强平台绩效管理,完善科研平台考核机制,出台《常熟理工学院科研平台绩效评估办法》,签订《科研平台绩效考核任务书》,提高平台成果产出质量。推进高质量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智库献策功能,推出一系列具有决策影响力与社会公信力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作用,扎实开展应用型院校研究,打造校本研究新亮点。

25.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提升科技服务质量。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百名博士进企业活动,组建100余个博士团队深入企业一线驻厂指导。充分利用地方企业科协联合会、学校技术转移中心、科技镇长团、科技副总、企业研修教师的科技服务中介功能,为二级学院的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提供精准信息。做好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及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工作,力争新增科技副总”45人,获批产学研合作项目35项以上。鼓励校地校企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力争横向项目合同经费2亿以上,到账经费达1亿元。加强高质量专利产出,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全校授权专利5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超过200件,专利转让/转化100件。推进实施科技成果培育工程,重点选择科研业绩突出的团队作为培育对象,精心打造高质量科研成果。鼓励和支持与外单位,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申报高层次科研成果奖,力争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实现突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0项。

26.扎实开展学术交流合作,持续提升科研项目立项率。组织举办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节、琴川智库论坛、青年博士论坛等国内外学术活动,为校内外学者、企业家等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科研育人重要作用,评选一批优秀科研团队及先进个人。完善科研反哺教学机制,修订《常熟理工学院科研支撑教学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精心组织,加强分类指导,拓宽项目来源渠道,实现高级别科研项目数量持续增长,启动2022年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省基金等申报组织及培训工作。实施项目申报全流程式服务,切实做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中期评估工作,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督促到期项目及时结项。计划2022年新增国家级项目20项以上,省部级项目60项以上。

六、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动力源,全面提升治校办学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

27.扎实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分类分层、科学评价,完善评价标准,探索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履责绩效、创新成果、人才培养实际贡献的评价,着力形成支持专心教学、潜心研究、安心技术推广应用的多元评价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推进职称评审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职称评审工作效率。启动新一轮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修订工作,完成第五轮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工作,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激励制度。深化学校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改革,出台科研工作绩效管理办法和纵向、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释放全校科技工作活力。

28.持续提升依法治校水平。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加强依法治校办公室工作,提升依法治校水平,适时启动章程修订工作,健全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完善校内规章制度定期清理与审查机制,编制发布现行有效制度清单。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中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的职权。完善教代会、学代会制度,进一步发挥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强化合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完善不同类型合同实施细则,加强合同审核管理工作,加强风险防控。

29.着力提升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单位整体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加大对专项资金的统筹力度,建立专项经费执行进度定期报告制度,做好专项经费的中期考核和绩效评价。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内控信息化水平,力争内控建设保持优秀等级。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完善审计相关制度文件,完成省教育厅专项审计整改,加强重点领域审计,更好发挥审计在学校监督、服务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夯实资产管理、后勤服务保障基础,推进东湖校区不动产权证办理,整合资源,完成校区规划审核,优化校园功能布局。制定实施《常熟理工学院绿色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启动东南校区节水项目,打造绿色节能校园。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工程项目管理。科学编制年度采购计划,合理推进采购进程,进一步加强采购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管理。强化成本核算,提升后勤保障部经营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持续加强智慧校园建设,重点实施基础网络效能提升、智慧校园服务能力提升、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提升、信息化技术能力提升四项工程,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开展学科服务进学院系列活动,探索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推进大学生经典阅读工程,进一步打造子川读典活动品牌,营造阅读文化氛围。完善图书馆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加强图书馆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高图书馆服务学校中心工作能力。

30.积极推进平安和谐文明校园建设。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落细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扎实做好核酸常态化抽检和疫苗接种工作。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强化校园安全管理,持续开展消防安全、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重点领域排查整治,着力消除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积极创建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推进实施学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方案,健全考核制度,组织召开全校文明校园建设推进会,扎实推进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