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熟理工学院信息公开网!
基本信息

常熟理工学院2021年党政工作要点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5日

    2021年学校党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不动摇,深度聚焦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目标,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为十四五时期学校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开启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1.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

持续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引导干部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贯彻于学校工作全过程。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紧扣建党百年,深入开展迎接和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报道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先进典型事迹。(牵头部门:党委宣传部)

2.强化顶层设计,全力做好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进一步完善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总规划、分规划以及各二级教学单位十四五发展规划,完成规划的意见征求、论证、修订以及审定工作。强化变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对新形势,确保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开好局,谋好篇。发布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推动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实施。建立健全督导检查、问题清单、按期报告等工作机制,统筹监管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持续加强宣传力度,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解读学校规划精神,全面部署新政策新举措,全面展示政策落实成效。(牵头部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3.强化党建创新,打造“2+N”特色党支部矩阵

以特色创新打造品牌,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示范引领作用,形成“2+N”特色党支部矩阵,培育省高校特色党支部2个,打造若干个创新成果突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党支部。积极推广党支部建设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全面提升党支部建设水平,着力促进学校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牵头部门:党委组织部)

4.强化监督保障,积极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

按照中央纪委和省纪委的部署,全面加强政治监督,做深做实日常监督,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高质量的纪检监察工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完善巡察工作机制,规范开展第七、八轮校内巡察和巡察整改回头看,推动巡察整改落实落地,确保巡察成果得到巩固深化。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促进各项监督贯通融合,构建联动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纪委监督监察工作办法(试行)》,切实加强对重大事项监督的再监督。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作用,建立信息互通、力量整合、工作联动、成果共享机制,构建大监督格局,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质效。(牵头部门:校纪委机关)

5.强化底线思维,坚持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各类安全风险防范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地方防控工作最新精神和要求,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校园疫情防控,进一步细化防控组织体系和防控工作方案,确保师生员工生命与健康安全,确保校园学习与生活安全有序,确保疫情防控与事业发展两不误。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把牢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成果,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牵头部门: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党委宣传部、保卫处)

6.聚焦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和申硕核心指标,持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

对照江苏省创建国家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三项遴选条件和主要指标,努力打造对区域和产业发展有较强支撑作用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照硕士授予单位及硕士点申请标准,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做好任务分解落实和督促检查,针对问题清单,落实申硕核心数据及关键指标的任务,为2023年成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做好准备。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修订和完善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一级学科运行考核办法、学科建设运行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在完成5个省重点建设学科验收的基础上,力争在十四五获省级学科1-2个,遴选培育学校特色产业学科4-5个。(牵头部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处)

7.聚焦师资队伍建设关键,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对标一流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继续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打破人才工作瓶颈。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110人左右,其中,领军人才2-3人,学科(方向)带头人5-7人,中青年学术骨干25人左右,青年博士75人左右;力争引进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1-2个。召开学校人才工作专题会议,进一步讨论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引育环境和氛围。进一步梳理各学科、专业和平台的人员配置情况,精准实施人才引进和合理配置。积极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切实破除五唯倾向,针对教学型、研究型、技术开发型等不同人才类型和不同学科特点,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牵头部门:人事处)

8.聚焦国家双万计划,持续推进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

发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标杆作用,示范带动学校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等关键要素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围绕特色、核心内涵确定专业的建设目标、路径、举措;深化OBE理念,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改造传统教学体系,推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改革。扎实做好一流课程建设,全面推动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社会实践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等金课建设,夯实校级课程建设基础和资源,形成课程建设的金字塔体系,示范带动课程质量的整体提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按照扶强扶特和精品导向原则,重点支持已有建设基础、取得明显教学成效的课程或特色课程,重点支持国家(省)教学名师及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等主持建设名课。力争新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3个、一流课程2-3门、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新完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2个,教育部师范认证专业1-2个;获批省重点教材6项;新获批省教学改革课题4-5项,培育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牵头部门:教务处)

9.聚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持续深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对照教育部等部委颁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进一步深化我校行业学院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重点做好光伏科技学院申报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工作,进一步做好电梯工程、纺织服装、人工智能技术、医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声学技术、应急管理技术、电商、智能网联汽车等行业学院或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进一步推进行业学院或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保障机制等,推进引企入教,协调推进校地、校企之间开放合作,整合创新要素和资源,完善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以行业课程的实践探索促进课程链专业链能力链产业链相互融通,实现学校、行业企业教育资源的融合与共享。扎实推进产教融合五合一基地工程,进一步严格审核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申请,全力打造高质量复合型实践基地。(牵头部门:教务处)

10.聚焦招生就业政策的重大变革,持续把好人才质量进出口关

继续深化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主动应对新形势、新变革和新要求,把好人才质量的招生进口关和就业出口关。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合理设置专业选科要求,优化招生专业结构,及时调整招生宣传策略,拓展多元化的宣传渠道,吸引更多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考生报考,实现招生质量的稳步提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学校2021届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和基层成长相关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重点领域就业,提升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提升毕业生核心就业能力,举办职业大讲堂、核心就业能力培训、校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品牌活动。实施人事经理校园行、二级学院企业行、就业人员地方行等行动计划,促进校地校企深度合作。(牵头部门:学生工作处)

11.聚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

进一步深化科研评价改革,建立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的科研环境。进一步修订、完善科研制度,制订高质量科研成果及项目经费资助管理办法、科研反哺教学工作实施意见、科研平台绩效评估办法等文件。深入实施科研平台提升工程,打造一批有亮点、有特色、有成果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积极支持与地方和企业联合申报高级别科研平台,共建产教融合工程中心、苏州农业农村研究院、未来医疗健康大数据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等特色平台。依托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苏州琴川智库等平台,推进高质量新型智库建设,推出一系列具有决策影响力与社会公信力的研究成果,打造具有常理工特色的品牌智库。力争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5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40项以上;新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团队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0项;获得发明专利100项以上,实质性转化率达40%以上;横向项目签订200项以上,其中50万以上的横向项目50项;全年实现科研经费总收入2.5亿元。(牵头部门:科技产业处、人文社科处)

12.聚焦新一轮审核评估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学校质量文化建设

积极推进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工作,通过评估试点进一步形成遵循教育规律的共识,进一步聚焦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全校师生的质量意识,进一步推进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建设。认真学习研究教育部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加强方案学习宣传,通过内部梳理、外部咨询、广泛研讨等确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以评促建促改,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要求,高质完成审核评估试点每个环节任务,探索新一轮审核评估评建做法,提供试点经验,扩大学校影响,为学校发展赢得新的契机。(牵头部门:教学质量管理处、教务处)

13.聚焦重大学科竞赛,持续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立足应用型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重点,对标学科竞赛排行榜项目,建立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培养体系。完善制度体系,筑牢第二课堂阵地,提升第二课堂活动的课程化、系统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导师队伍,进一步强化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融合培养,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校园科创生态圈。树立科技创新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引导鼓励学生自主组建创业团队。实施金种子项目,建立科学长效的项目选培机制,力促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全国重大科创赛事再创佳绩。(牵头部门:教务处、团委、学生工作处)

14.聚焦教师职业发展瓶颈,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发展能力

探索实施教师职业全周期培训和分层分类培养的长效机制,努力构建专业化、制度化的教师发展体系。制定出台新进教师成长计划、骨干教师发展计划和卓越教师培育计划等实施办法。进一步优化新进教师培训方案,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纳入培训内容。推进骨干教师发展计划的实施,组织遴选20位骨干教师培育对象,加强培养和考核评价,打造示范典型,为卓越教师培养对象遴选储备人才。重点打造名师论坛、学术沙龙和教师工作坊三大平台,推出系列化的教学、科研专题研讨,实现周周有活动、人人可参与,促进教师与专家以及教师之间沟通交流。以培训项目为载体,落实校院两级层面的教师分层培养机制,发挥各教学单位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选配优秀骨干担任指导教师,切实加强对培训活动的指导与考核。(牵头部门: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15.聚焦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持续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根据省财政厅和教育厅的具体部署,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制定学校整体绩效的目标框架、指标体系、编制方法、自评价等,围绕学校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将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树立业财融合、相互促进的绩效管理理念,构建科学合理的单位整体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综合衡量学校的投入产出整体绩效。建立专项经费执行进度定期报告制度,做好专项经费的中期考核和绩效评价。改变重申报,轻执行的现状,逐步加大对专项资金的统筹力度,建立健全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有机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建设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将绩效管理的功能和预算管理系统有机融合。(牵头部门:财务处)

16.聚焦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增强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2021年定为学校机关作风建设年,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新要求,全面加强机关党建,优化管理服务效能,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和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着力解决机关职能部门工作中仍然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和机关干部中存在的全局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够强等问题,努力实现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管理行为进一步规范、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干部精气神进一步提振的目标,为学校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印发实施机关作风建设年实施方案,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研究制定《机关职能部门首问责任制实施办法》《机关工作人员行为准则》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建设,机关各职能部门建立《优化管理服务效能责任清单》。深入实施部(处)务会制度,全面推行机关各部(处)重点工作集体研究决策机制。选树先进典型,组织开展机关年度管理明星服务明星评选表彰。(牵头部门:机关党委)